今天,在《联合日报》读到一篇文章--《家》,涌入脑海的,有好多画面……
“我喜欢一回家,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……”这首歌,是大家耳熟能详的“我们是一家人”歌词,是如此的温馨,甜蜜。但大家似乎忽略了,在感人温馨的背后,始终还是有不为人知,也就是大家口中的,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”哈哈!忽然想起了妈妈听的老歌。
而我的家,蒙主眷顾,一切都安好。
只是,家里偶尔会上演面黑如包公的戏码。而所谓的包公,当然是妈妈喽!可能是哥哥脾气很倔的关系吧?说话有时像要吵架一样,我这个妹妹早已习以为常(左耳进,右耳出,这样我自己才不会得内伤……)可是妈妈不同,妈妈当下会把每一句话都听到心坎里去……吵架没好话,吵着……气氛开始僵了(通常那时候我都会选择不卷入战局里,要不然真的会变成古代三国)
到最后,不吵了……妈妈就会躲在房里,眼泪开始哗啦啦,一滴接一滴划过妈妈的脸颊,这时候,该我上场了,带着凝重和不舍的心情踏入妈妈的房间。妈妈一开始总会说气话:"为什么他的语气总不能好些?我是妈妈耶!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像佣人?连我们家的佣人都不曾被骂?我难道连佣人都不如吗?"我好想告诉妈妈在我心中崇高的地位,但此时此刻,我知道,她听不进,所以我通常会让妈妈先发泄完(想像一个装满了垃圾思绪的桶,能装得下别的东西吗?最好的办法,就是把桶清理干净,这样才能装其他有用的东西呀!)
发泄完后,我才一步一步地分析给妈妈听。很多时候,并不是我们说的话不中听,而是大家都忽略了沟通最重要的一点--语气。语气太重,会让人感觉:你想找打架吗?语气太弱,又让人感觉一副事不关己的架子。想要找其中的平衡点?多担待和学着点吧。。人生的经验得靠自己累积,它会让你成长很多……我总喜欢把人比喻成--石头。周围的环境就像大海的海浪,石头的天然雕刻师,有听过:滴水穿石吗?看起来那么不起眼又懦弱的水,要依靠着容器才能站起来的阿斗,竟然可以穿透坚硬无比的石头?海浪,可以把尖尖的三角形石头,磨滑成圆圆的;周围的环境,同样也可以磨练人,才能融进环境里。
说到这,好矛盾……这究竟是好事,还是坏事?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……融入周围的环境,教会我们圆滑的道理,而不是事事都以自我为中心;融入周围的环境,教会我们要跟得上时代的演变,不能事事固步自封;融入周围的环境,教会我们团结的重要性,而不是事事孤僻行事,但是……融入周围的环境,一点副作用都没有吗?非也……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